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读书名言 > 春的诗句有

春的诗句有

发布时间:2024-02-21 10:49:08 作者:admin

1、人总道,是阳春有脚,恩浮南国。----《喜迁莺(寿杨韩州·正月初五)》----

2、日上南枝春有意。----《清平乐》----李弥逊

3、日兼春有暮,愁与醉无醒。----《巴西驿亭观江涨,呈窦使君二首》----杜甫

4、东晋风流兼慷慨,公自阳春有脚。----《贺新郎(次辛稼轩韵寄呈)》----

5、泥暖草芽生,沙虚泉脉散。----《南池早春有怀》----白居易

6、自禅板停参,薄团悟罢,身世忘忧。----《木兰花慢(看春有感)》----吕胜己

7、虚度年华不相见,离肠怀土并关情。----《南徐别业早春有怀》----武元衡

8、洛下日初长,江南春欲半。----《南池早春有怀》----白居易

9、正蕙圃风生,兰亭香扑。----《瑞鹤仙(暮春有感)》----赵长卿

10、记得忘却。----《瑞鹤仙(暮春有感)》----赵长卿

11、闲云无定,阳春有脚,又作南昌去。----《青玉案》----沈端节

12、西日雪全销,东风冰尽泮。----《南池早春有怀》----白居易

13、正蕙圃风生,兰亭香扑。----《瑞鹤仙(暮春有感)》----赵长卿

14、浅雨微寒春有思,宿妆残酒欲忺时。----《瑞鹧鸪》----彭元逊

15、平生花恨少,又那得、酒中愁。----《木兰花慢(看春有感)》----吕胜己

16、造化工夫春有意。----《减字木兰花(和倅·车韵。因以送之)》----赵鼎

17、琵琶弦上语无凭,豆蔻梢头春有信。----《玉楼春》----晏几道

18、须信勋业风流,阳春有脚,到处开桃李。----《念奴娇》----王涣

19、当时事,那时约。----《瑞鹤仙(暮春有感)》----赵长卿

20、今春有客洛阳回,曾到尚书墓上来。----《燕子楼三首》----白居易

21、应有知音共赏,定当一语相投。----《木兰花慢(看春有感)》----吕胜己

22、问新来、为谁萦牵,又还瘦削。----《瑞鹤仙(暮春有感)》----赵长卿

23、应有知音共赏,定当一语相投。----《木兰花慢(看春有感)》----吕胜己

24、爱万木欣荣,幽泉流注,好鸟勾舟、感生生、自然造化,玩吾心、此外复何求。----《木兰花慢(看春有感)》----吕胜己

25、眉小未知春有恨。----《玉楼春》----欧阳修

26、叹韶光渐改,年华荏苒,旧欢如昨。----《瑞鹤仙(暮春有感)》----赵长卿

27、老夫争肯输年少。----《菩萨蛮·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》----张元干

28、时光共抛掷,人事堪嗟叹。----《南池早春有怀》----白居易

29、把酒共留春。----《菩萨蛮·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》----张元干

30、一捻年光春有味。----《蝶恋花》----晏几道

31、好在风光满眼,只恐阳春有脚,催诏下天关。----《水调歌头(次赵帅开西湖韵)》----林淳

32、取次凝眸。----《木兰花慢(看春有感)》----吕胜己

33、欲暑还凉,如春有意重归。----《新荷叶》----赵彦端

34、白髭殊未妨。----《菩萨蛮·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》----张元干

35、顾渚一瓯春有味,中林话旧亦潸然。----《宜春再访芳公言公幽斋写怀叙事,因赋长言》----郑谷

36、褪粉销红春有几。----《青玉案(春暮)》----赵善扛

37、春有尽,瓮无底。----《金缕曲(古岩取后村和韵示余,如韵答之)》----刘辰翁

38、何用念芳春,芳春有流易。----《杂曲歌辞。定情篇》----乔知之

39、玉暖香融春有味。----《减字木兰花》----蔡伸

40、朝游北桥上,晚憩南塘畔。----《南池早春有怀》----白居易

41、东晋风流兼慷慨,公自阳春有脚。----《贺新郎(次辛稼轩韵寄呈)》----

42、醉后少年狂。----《菩萨蛮·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》----张元干

43、自禅板停参,薄团悟罢,身世忘忧。----《木兰花慢(看春有感)》----吕胜己

44、为问游春侣,春情何处寻。----《春有情篇》----刘禹锡

45、插花还起舞。----《菩萨蛮·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》----张元干

46、莫教花笑人。----《菩萨蛮·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》----张元干

47、寒食初头春有味。----《木兰花(柳枝·三之三·林钟商)》----柳永

48、浅雨微寒春有思,宿妆残酒欲忺时。----《瑞鹧鸪》----彭元逊

49、海棠花半落。----《瑞鹤仙(暮春有感)》----赵长卿

50、天籁无声随物应,阳春有脚从中入。----《满江红(再和)》----李曾伯


  • 上一篇:带曹的诗句
  • 下一篇:写节的诗句

  •  ★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