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读书名言 > 端午有关的诗句小学

端午有关的诗句小学

发布时间:2023-02-07 22:43:43 作者:admin

1、零落小桥东。----《诉衷情(端午宿合路)》----姜夔

2、初试綀衣弄纨扇,斗采菖蒲涧里。----《贺新郎(甲子端午)》----刘克庄

3、朝又暮。----《摸鱼儿(和中齐端午韵)》----刘辰翁

4、舣彩舫,看龙舟两两,波心齐发。----《喜迁莺(端午泛湖)》----黄裳

5、把似而今醒到了,料当年、醉死差无苦。----《贺新郎·端午》----刘克庄

6、忠言不用竟沉死,留得文章星斗罗。----《端午三首》----赵蕃

7、小雨湿黄昏。----《南乡子·端午》----李之仪

8、任采绿采苓,为师为帝。----《齐天乐(端午和韵)》----刘辰翁

9、稽古堂前,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,听鸣鼍急鼓。----《传言玉女(五月四日孙佥判四昆仲携具稽古堂观竞渡,有》----郭应祥

10、尝闻求福木居士,试向艾人成祝呵。----《端午三首》----赵蕃

11、纵使菖蒲生九节,争如白发长千丈。----《满江红(端午)》----刘克庄

12、一番红粉为谁新。----《浣溪沙(端午)》----苏轼

13、对幽窗、依依抱独,几多愁绪。----《贺新郎(端午)》----

14、骚人洒墨香浓。----《芰荷香(端午和黄玉泉韵)》----赵以夫

15、头标夺得群儿喜。----《贺新郎(甲子端午)》----刘克庄

16、午日熏风,楚词高咏,度遏云声脆。----《醉蓬莱(端午)》----赵长卿

17、愁读到,楚辞句。----《贺新郎(端午和前韵)》----

18、那更殷勤,再三祝愿。----《醉蓬莱(端午)》----赵长卿

19、巧扇风轻,香罗雪湿,梦里曾看了。----《念奴娇(端午酒边)》----陈著

20、昨日蟾蜍,明朝蝇虎,身与渠衰更悴。----《齐天乐(端午和韵)》----刘辰翁

21、有意庄严端午,不应忘却重阳。----《朝中措(五月菊)》----朱翌

22、离骚古意盈洲渚。----《贺新郎(开禧丁卯端午中都借石林韵)》----

23、麻与麦,俱成长。----《满江红(端午)》----刘克庄

24、好是年年三二月,湖边日日看划船。----《潇湘神(端午竞渡棹歌)》----黄公绍

25、望湖天。----《潇湘神(端午竞渡棹歌)》----黄公绍

26、白头行客,不采苹花,孤负薰风。----《诉衷情(端午宿合路)》----姜夔

27、新欢往恨,一时付与歌童。----《芰荷香(端午和黄玉泉韵)》----赵以夫

28、香蒲角黍,对暑悄无言,梅雨细,麦风轻,怅望空垂泪。----《蓦山溪(端午有怀新淦)》----杨无咎

29、挂起南窗一榻、晚风清。----《南歌子(端午二首)》----王之道

30、今发白、颜苍如此。----《贺新郎(甲子端午)》----刘克庄

31、忽登最高塔,眼界穷大千。----《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》----苏轼

32、怀沙人问,二千年、犹带酸风。----《芰荷香(端午和黄玉泉韵)》----赵以夫

33、后院婵娟争劝酒,端午彩丝双紧。----《念奴娇(寿洪运管·五月初五)》----王迈

34、银塘朱槛麹尘波。----《少年游(端午赠黄守徐君猷)》----苏轼

35、早已有、游人观渡。----《贺新郎·端午》----刘克庄

36、见浴兰才罢,拂掠新妆,巧梳云髻。----《醉蓬莱(端午)》----赵长卿

37、斜阳正好,且留连、休要匆匆。----《芰荷香(端午和黄玉泉韵)》----赵以夫

38、唯有莺声知此恨,殷勤。----《南乡子·端午》----李之仪

39、但酒户、加封而已去秋_霈,余忝加三百户。----《贺新郎(甲子端午)》----刘克庄

40、但依旧,禁街人静冬冬鼓。----《摸鱼儿(和中齐端午韵)》----刘辰翁

41、爱他午日午时书。----《临江仙(端午)》----刘辰翁

42、斗巧尽输年少,玉腕彩丝双结。----《喜迁莺(端午泛湖)》----黄裳

43、欲去恨无因,奈阻隔、川途百里。----《蓦山溪(端午有怀新淦)》----杨无咎

44、菖丝浮玉,向台榭、留连欢聚。----《夏云峰(端午)》----曹勋

45、是则年年佳节在,无奈闲心悄悄。----《念奴娇(端午酒边)》----陈著

46、幽寻未云毕,墟落生晚烟。----《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》----苏轼

47、小雨疏疏过,长江滚滚流。----《南歌子(次东坡端午韵)》----杨无咎

48、角黍包金,香蒲切玉,是处玳筵罗列。----《喜迁莺(端午泛湖)》----黄裳

49、旧日文君今瘦损,寻旧曲、不成腔谱。----《贺新郎(端午和前韵)》----

50、自有冰姿消烦暑。----《夏云峰(端午)》----曹勋


 ★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