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读书名言 > 描写风景诗句古诗

描写风景诗句古诗

发布时间:2023-02-07 22:43:43 作者:admin

1、绣阁藏春,海棠偷暖,还似去年风景。----《夜行船》----周密

2、到得皇州风景异,只有湖山似旧。----《贺新郎(送别定轩)》----冯取洽

3、眉寿堂边风景,与蓬瀛咫尺。----《好事近》----洪适

4、山河举目虽异,风景非殊。----《汉宫春·会稽秋风亭观雨》----辛弃疾

5、为问竹西风景,长空淡、烟水悠悠。----《扬州慢·十里春风》----赵以夫

6、风景别,胜滕阁,压黄楼。----《水调歌头(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)》----李公昴

7、不堪风景事回头。----《临江仙(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)》----王奕

8、想薜荔岩峦,梧桐庭院,当时风景依旧。----《哨遍(和陈次贾为寿韵)》----李曾伯

9、便欲访,骑马山翁,问岘首、那时风景。----《西吴曲(怀襄阳)》----刘过

10、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----《渔家傲·秋思》----范仲淹

11、旋呼艇子载箫声,风景还如故。----《烛影摇红(丙子中秋泛月)》----刘辰翁

12、老去渐消狂气习,重来依旧佳风景。----《满江红·齐山绣春台》----吴潜

13、昨梦鹤山去,风景逐时新。----《水调歌头(次韵西叔詹叔兄嘉甫弟惠生日□词)》----魏了翁

14、昔观光得意,狂游风景,再睹更精妍。----《透碧霄(南吕调)》----柳永

15、风景不殊,江涛如此世绿浅。----《齐天乐(和张龙山寿词)》----

16、烂熳坠钿堕履,是醉时风景,花暗烛残,欢意未阑,舞燕歌珠成断续。----《看花回(茶词)》----黄庭坚

17、风景悠悠。----《六州歌颂》----王野

18、长安父老,新亭风景,可怜依旧。----《水龙吟·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》----辛弃疾

19、我望云烟目断,人言风景天慳。----《西江月(和晋臣登悠然阁)》----辛弃疾

20、惟有橘园风景异,碧丛丛里万黄金。----《秋日田园杂兴》----范成大

21、双塔飞云,六桥流水,风景还依旧。----《念奴娇(山河)》----柴望

22、风景不殊江山在,况是英雄未老。----《贺新郎(秣陵怀古)》----万俟绍之

23、风景逼中秋。----《菩萨蛮》----

24、好风景、长是暗度。----《清波引》----姜夔

25、好个江南风景,杜鹃犹自催归。----《朝中措(初夏)》----李处全

26、归兴何妨待,风景和柔。----《八声甘州(雁)》----刘克庄

27、枕上诗书闲处好,门前风景雨来佳。----《摊破浣溪沙·病起萧萧两鬓华》----李清照

28、沈思旧日京华,风景逗晓,犹听戏鼓。----《永遇乐(三和)》----吴潜

29、依旧四桥风景在,为问坡仙甚处。----《贺新郎(题吴江)》----

30、三吴风景,姑苏台榭,牢落暮霭初收。----《双声子·晚天萧索》----柳永

31、堪笑山中,春来风景。----《踏莎行》----张抡

32、今夜那忧杀风景,酒花来斗妖浓。----《临江仙(二月二十二日锦薰阁赏花)》----葛胜仲

33、遥想玉溪风景,水漾横斜影。----《胡捣练》----晏几道

34、比□桃源溪上路,风景好,不争多。----《江神子(博山道中书王氏壁)》----辛弃疾

35、正关山寂寞,暮天风景。----《瑞鹤仙》----

36、痛年年、好风景,无事对花垂泪。----《引驾行》----晁补之

37、试把桃源,较量风景是谁好。----《朱涣》----张伯端

38、湖海平生豪气,关塞如今风景,剪烛看吴钩。----《水调歌头·和庞佑父》----张孝祥

39、想金莲灿烂,星球缥缈,那风景、年时旧。----《水龙吟(戊午元夕)》----吴潜

40、回首新亭,风景今如此。----《莺啼序·重过金陵》----汪元量

41、莫道晚来风景可。----《蝶恋花(和任路分荷花)》----赵长卿

42、风景不争多。----《昭君怨(豫章寄张定叟)》----辛弃疾

43、信风景江淮各异殊。----《沁园春(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)》----刘过

44、桃李飘零风景暮。----《蝶恋花(惜春)》----曾觌

45、新亭风景尚依然。----《虞美人(赠蔡子因)》----叶梦得

46、风景不随人去,到而今留得。----《好事近(和城中诸友韵)》----辛弃疾

47、计江南、许多风景,繁华只在睛昼。----《摸鱼儿(春光)》----

48、钱塘风景古来奇。----《诉衷情(送述古迓元素)》----苏轼

49、少岁交游,当时风景,喜得重相傍。----《念奴娇》----秦观

50、老来应免多情,还因风景好,愁肠重结。----《念奴娇》----朱敦儒


 ★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