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读书名言 > 冬至诗句古诗大全

冬至诗句古诗大全

发布时间:2023-02-06 22:22:05 作者:admin

1、晓日千门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2、听老聃孙子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3、云覆衡茅霜雪后。----《渔家傲(冬至)》----冯时行

4、是年六十四,属有未疾,而生日适冬至也。----《酹江月(戊戍寿老父)》----方岳

5、香葭暖透黄钟管,正玉台、彩笔书云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6、吴越。----《喜迁莺(甲辰冬至寓越,儿辈尚留瓜泾萧寺)》----吴文英

7、梅萼飘香萦小宴。----《蝶蛮花(冬至席上作)》----葛立方

8、香闺女伴笑轻盈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9、但从今、散发更披襟,谁能束。----《满江红(冬至)》----陈三聘

10、待移杖藜雪后,犹怯蓬莱寒阔。----《喜迁莺(甲辰冬至寓越,儿辈尚留瓜泾萧寺)》----吴文英

11、平头四十误儒冠。----《鹧鸪天(冬至上李漕)》----石孝友

12、把酒共温寒夜,倚绣添慵时节。----《喜迁莺(甲辰冬至寓越,儿辈尚留瓜泾萧寺)》----吴文英

13、缇室群阴清晓散。----《蝶蛮花(冬至席上作)》----葛立方

14、全家住处无人到,元在重云。----《采桑子(冬至日,与许干誉、章几道饭积善。晚归雪作,》----叶梦得

15、自古乾坤,这些离坎,日日无休歇。----《酹江月(冬至与胡胎仙)》----葛长庚

16、又底事,对愁云江国,离心还折。----《喜迁莺(甲辰冬至寓越,儿辈尚留瓜泾萧寺)》----吴文英

17、梅边雪外。----《蓦山溪(和人冬至韵)》----朱敦儒

18、灰飞山解竹。----《念奴娇(冬至夜作)》----仲并

19、暖回琼管。----《点绛唇(冬至)》----赵彦端

20、问渊明去后,有谁能属。----《满江红(冬至)》----陈三聘

21、况有金瓯名姓,一任名园萧散,元自徘徊。----《胜胜慢(冬至日,用刘春卿韵,送彦逢弟赴官西兴)》----王之道

22、莫道希声妙寂,嶰竹雄鸣合凤,九寸律初裁。----《水调歌头(冬至)》----汪宗臣

23、爱日如人愿。----《点绛唇(冬至)》----赵彦端

24、捧觞更喜郎君美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25、冬分人别。----《喜迁莺(甲辰冬至寓越,儿辈尚留瓜泾萧寺)》----吴文英

26、梦到林逋山下。----《西江月(丙午冬至)》----吴文英

27、笑强颜、风物岂非痴,终非俗。----《满江红(冬至)》----范成大

28、紫陌香衢,朱檐影里,罗绮花成簇。----《念奴娇(冬至夜作)》----仲并

29、蛾眉亭上,今日交冬至。----《蓦山溪(采石值雪)》----李之仪

30、门外事,何时足。----《满江红(冬至)》----范成大

31、祝公耆艾,祝公富贵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32、五云重压头,潜蛰地中雷。----《水调歌头(冬至)》----汪宗臣

33、冷中温,穷时达,信然哉。----《水调歌头(冬至)》----汪宗臣

34、酒到莫辞频举,听清歌、一阕倾杯。----《胜胜慢(冬至日,用刘春卿韵,送彦逢弟赴官西兴)》----王之道

35、寒影初回长日至。----《减字木兰花(冬至)》----阮阅

36、光阴骤。----《渔家傲(冬至)》----冯时行

37、今代澄清妙手。----《水龙吟(寿王漕,是日冬至)》----京镗

38、添线绣床人倦,翻香罗幕烟斜。----《西江月(丙午冬至)》----吴文英

39、看浩荡刚风,跨虬飞佩,玉影乱如水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40、去年长至今年又。----《渔家傲(冬至)》----冯时行

41、斗自东方转。----《点绛唇(冬至)》----赵彦端

42、挈壶已报添银箭。----《蝶蛮花(冬至席上作)》----葛立方

43、冬至一阳来服,三旬增一阳爻。----《西江月(十二之九)》----张伯端

44、因看斗柄,运周天、顿悟神仙妙诀。----《酹江月(冬至与胡胎仙)》----葛长庚

45、休把心情关药裹,但逢节序添诗轴。----《满江红(冬至)》----范成大

46、小帘沽酒看梅花。----《西江月(丙午冬至)》----吴文英

47、荣沾南儒恩例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48、风吹江面青罗皱。----《渔家傲(冬至)》----冯时行

49、竹外南枝意早,数花开对清樽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50、西江东去,总是伤时泪。----《蓦山溪(和人冬至韵)》----朱敦儒


 ★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