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读书名言 > 梅尧臣最有名的诗句

梅尧臣最有名的诗句

发布时间:2023-02-06 22:22:05 作者:admin

1、首落而尾掷,衰躯几坠投。----《哀马》----梅尧臣

2、世间无最苦,精爽此销磨。----《悼亡三首》----梅尧臣

3、秃鶬代老鹤,乘轩事昂藏。----《谕乌》----梅尧臣

4、时赖二三友,乞米慰穷惨。----《正仲见赠依韵和答》----梅尧臣

5、阴晴不定野云密,黕黕鼓声湖岸坳。----《潮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》----梅尧臣

6、儒者务欲博,诵说穷各秋。----《哀国子黄助教》----梅尧臣

7、独将颜色定高低,绿珠虽美犹为妾。----《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》----梅尧臣

8、每念相笑语,昨是今或非。----《答中上人卷》----梅尧臣

9、以燕代鸿鴈,传书识暄凉。----《谕乌》----梅尧臣

10、曷不诉於帝,斥之出远方。----《大风》----梅尧臣

11、老年牙疏不喜肉,况乃下箸无腥膻。----《李审言遗酒》----梅尧臣

12、唯当稍稍缉铭志,愿以直法书诸贤。----《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》----梅尧臣

13、比於以舌得,此岂愧物论。----《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》----梅尧臣

14、游人春服靓妆出,笑踏俚歌相与嘲。----《潮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》----梅尧臣

15、春风约柳一片西,欲托鸟翼传音稽。----《依韵和永叔见寄》----梅尧臣

16、从来鉴裁主端正,不藉娉婷削肩胛。----《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》----梅尧臣

17、青天挂虹霓,踊跂不可擥。----《正仲见赠依韵和答》----梅尧臣

18、枝上作窠生群儿,人不知天公。----《和吴冲卿学士石屏》----梅尧臣

19、共书大轴许传玩,一日百展曾忘疲。----《永叔寄诗八首并祭子渐文一首因采八诗之意警》----梅尧臣

20、里胥休借问,不信有官权。----《村豪》----梅尧臣

21、相疏情远谁称渠,画拨当胸客当去。----《翠羽辞》----梅尧臣

22、夜风昼不止,天理何可常。----《大风》----梅尧臣

23、萼繁叶密有向背,枝瘦节疏有直曲。----《和杨直讲夹竹花图》----梅尧臣

24、广宗潘叔治,持作枕间屏。----《叔治遗草虫枕屏》----梅尧臣

25、屈原作离骚,自哀其志穷。----《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》----梅尧臣

26、世无轩辕镜,百怪争後先。----《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》----梅尧臣

27、既得接威灵,敢问固不量。----《梦登河汉》----梅尧臣

28、如何遂从宦,去涉千里途。----《一日曲》----梅尧臣

29、为母不纵情,三德今播人。----《读贤愚录》----梅尧臣

30、猎鼓逢逢奏,寒冰齾齾消。----《和腊日》----梅尧臣

31、有女岂不工,何惮缝衣裳。----《梦登河汉》----梅尧臣

32、上言病中初有寄,下言我咏蟠桃枝。----《永叔寄诗八首并祭子渐文一首因采八诗之意警》----梅尧臣

33、自煮至揉焙,入碾只俄顷。----《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》----梅尧臣

34、杜鹃蜀魄哭归去,小人怀土慎勿听。----《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》----梅尧臣

35、伏日每苦热,古来亡事侵。----《和中道伏日次韵》----梅尧臣

36、未经鬓发改,喜预班缀新。----《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韵》----梅尧臣

37、但能为乐饮醇酒,何必署名黄纸牒。----《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》----梅尧臣

38、又有树与乌,画手虽妙何能为。----《和吴冲卿学士石屏》----梅尧臣

39、二蛇志不同,相得榛莽里。----《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》----梅尧臣

40、坐看鱼跃散星芒,左右寂寂夜何长。----《得王介甫常州书》----梅尧臣

41、邯郸倡,士交驰。----《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》----梅尧臣

42、吾方叹环材,恨未逢良匠。----《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》----梅尧臣

43、屋头朝爨作饮食,枕底夕艾驱蚊虫。----《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》----梅尧臣

44、裴杨乞铭盖,文篆古复遒。----《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》----梅尧臣

45、昔时许我到圣处,且避俗子多形相。----《得王介甫常州书》----梅尧臣

46、不独识鸟兽,而为文字工。----《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》----梅尧臣

47、但依音响得其字,因与尔雅殊形声。----《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》----梅尧臣

48、百鸟告尔间,惟乌最灵长。----《谕乌》----梅尧臣

49、勤勤嘱四邻,幸愿相依傍。----《汝坟贫女》----梅尧臣

50、间以辨谑每绝倒,岂顾明日无晨炊。----《醉中留别永叔子履》----梅尧臣


 ★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