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读书名言 > 关于冬至的诗句古诗

关于冬至的诗句古诗

发布时间:2023-02-06 22:22:05 作者:admin

1、功成日,渺五湖烟月,堪赋归来。----《胜胜慢(冬至日,用刘春卿韵,送彦逢弟赴官西兴)》----王之道

2、荣沾南儒恩例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3、造物无声,水中起火,妙在虚危穴。----《酹江月(冬至与胡胎仙)》----葛长庚

4、寒影初回长日至。----《减字木兰花(冬至)》----阮阅

5、帽压半檐朝雪,镜开千靥春霞。----《西江月(丙午冬至)》----吴文英

6、候应黄钟动,吹出白葭灰。----《水调歌头(冬至)》----汪宗臣

7、霜风连夜做冬晴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8、晓云舒瑞。----《减字木兰花(冬至)》----阮阅

9、既这回冬至,一阳来复,便须修炼,更莫疑猜。----《沁园春》----葛长庚

10、山蹊小路归来晚,暮雪缤纷。----《采桑子(冬至日,与许干誉、章几道饭积善。晚归雪作,》----叶梦得

11、吾曹老矣,端是有心人、追剑履。----《蓦山溪(和人冬至韵)》----朱敦儒

12、一气先通关窍,万物旋生头角,谁合又谁开。----《水调歌头(冬至)》----汪宗臣

13、谁有意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14、纵不能、将醉作生涯,休拘束。----《满江红(冬至)》----范成大

15、竹外南枝意早,数花开对清樽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16、非雾非烟,仿佛登台见。----《蝶蛮花(冬至席上作)》----葛立方

17、人难醉。----《蓦山溪(和人冬至韵)》----朱敦儒

18、灰飞山解竹。----《念奴娇(冬至夜作)》----仲并

19、云覆衡茅霜雪后。----《渔家傲(冬至)》----冯时行

20、香闺女伴笑轻盈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21、如今识破,金乌飞入蟾窟。----《酹江月(冬至与胡胎仙)》----葛长庚

22、彩云山外如画,送上笔尖来。----《水调歌头(冬至)》----汪宗臣

23、梦到林逋山下。----《西江月(丙午冬至)》----吴文英

24、把酒共温寒夜,倚绣添慵时节。----《喜迁莺(甲辰冬至寓越,儿辈尚留瓜泾萧寺)》----吴文英

25、冷中温,穷时达,信然哉。----《水调歌头(冬至)》----汪宗臣

26、紫陌香衢,朱檐影里,罗绮花成簇。----《念奴娇(冬至夜作)》----仲并

27、是年六十四,属有未疾,而生日适冬至也。----《酹江月(戊戍寿老父)》----方岳

28、看浩荡刚风,跨虬飞佩,玉影乱如水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29、初度佳辰,恰逢长至,从来希有。----《水龙吟(寿王漕,是日冬至)》----京镗

30、晓日千门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31、挈壶已报添银箭。----《蝶蛮花(冬至席上作)》----葛立方

32、花砖一线添红景,看从今、迄逦新春。----《风入松(冬至)》----李从周

33、云物呈祥连瑞霭,烟气纷纷馥馥。----《念奴娇(冬至夜作)》----仲并

34、但长相见。----《点绛唇(冬至)》----赵彦端

35、万玉参差更作群。----《采桑子(冬至日,与许干誉、章几道饭积善。晚归雪作,》----叶梦得

36、须臾又绿章台柳。----《渔家傲(冬至)》----冯时行

37、因看斗柄,运周天、顿悟神仙妙诀。----《酹江月(冬至与胡胎仙)》----葛长庚

38、冬至一阳来服,三旬增一阳爻。----《西江月(十二之九)》----张伯端

39、身外功名,休苦思量。----《一剪梅(冬至)》----程垓

40、捧觞更喜郎君美。----《摸鱼儿(寿王尉·癸未冬至后五日)》----王梦应

41、风味犹相似。----《蓦山溪(和人冬至韵)》----朱敦儒

42、年华渐晚鬓毛苍。----《一剪梅(冬至)》----程垓

43、闲袖手。----《渔家傲(冬至)》----冯时行

44、去年长至今年又。----《渔家傲(冬至)》----冯时行

45、待移杖藜雪后,犹怯蓬莱寒阔。----《喜迁莺(甲辰冬至寓越,儿辈尚留瓜泾萧寺)》----吴文英

46、庆群阴消尽,新阳来复。----《念奴娇(冬至夜作)》----仲并

47、舜弦广播薰风暖,邹律潜消黍谷寒。----《鹧鸪天(冬至上李漕)》----石孝友

48、今代澄清妙手。----《水龙吟(寿王漕,是日冬至)》----京镗

49、缇室群阴清晓散。----《蝶蛮花(冬至席上作)》----葛立方

50、寒谷春生,熏叶气、玉筒吹谷。----《满江红(冬至)》----范成大


 ★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