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读书名言 > 描写朱熹的诗句

描写朱熹的诗句

发布时间:2022-10-20 15:35:21 作者:admin

1、淙琤谷湖光湛不流,嵌窦亦潜注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2、独其西阁为胜。----《百丈山记》----朱熹

3、水皆清澈,自高淙下,其声溅溅然。----《百丈山记》----朱熹

4、温公尝言:“书不可不成诵。----《司马光好学》----朱熹

5、八曲风烟势欲开,鼓楼岩下水萦回。----《九曲棹歌》----朱熹

6、濯清涉江采芙蓉,十反心无斁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7、寥寥千载,此事本分明。----《水调歌头(联句问讯罗汉同朱熹)》----

8、怀哉千载心,俯仰数椽足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9、七曲移舟上碧滩,隐屏仙掌更回看。----《九曲棹歌》----朱熹

10、与么平生了,□水不流行。----《水调歌头(联句问讯罗汉同朱熹)》----

11、折寄遥怜人似玉,相思应恨劫成灰。----《次韵雪后书事二首》----朱熹

12、好处金章不换。----《西江月》----朱熹

13、或在马上,或终夜不寝时,咏其文,思其义,所得多矣。----《司马光好学》----朱熹

14、道人不作阳台梦,兴入前山翠几重。----《九曲棹歌》----朱熹

15、丽泽堂堂后林阴密,堂前湖水深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16、浩荡忽搴开,为君展遐眺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17、久而益悲,为可爱耳。----《百丈山记》----朱熹

18、余尝谓,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----《读书要三到》----朱熹

19、却恐阴晴无定度,从教红白一时开。----《浣溪沙(次秀野酴醿韵)》----朱熹

20、软轮加璧未应迟。----《西江月》----朱熹

21、兰膏元自少陵残。----《西江月》----朱熹

22、过里社,将儿侄。----《满江红(刘知郡生朝)》----朱熹

23、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----《观书有感二首·其一》----朱熹

24、多情蜂蝶早飞来。----《浣溪沙(次秀野酴醿韵)》----朱熹

25、剡溪山水,碧湘楼阁。----《忆秦娥(雪、梅二阕怀张敬夫)》----朱熹

26、梅堤仙人冰雪姿,贞秀绝伦拟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27、卷云亭西山云气深,徙倚一舒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28、寒梢挂着瑶台月。----《忆秦娥》----朱熹

29、竟岁无人采,含薰祗自知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30、看成鼎内真龙虎,管甚人间闲是非。----《鹧鸪天(叔怀尝梦飞仙,为之赋此。归日以呈茂献待郎,》----朱熹

31、熹起披衣,瞻碧汉,露华清。----《水调歌头(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)》----朱熹

32、烟波一棹知何许?鶗鴃两山相对鸣。----《水口行舟二首》----朱熹

33、三曲君看驾壑船,不知停棹几何年。----《九曲棹歌》----朱熹

34、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----《劝学诗 / 偶成》----朱熹

35、皆苍藤古木,虽盛夏亭午无暑气。----《百丈山记》----朱熹

36、或在马上,或终夜不寝时,咏其文,思其义,所得多矣。----《司马光好学》----朱熹

37、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,呈同游诸君。----《百丈山记》----朱熹

38、凡读书......须要读得字字响亮,不可误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牵强暗记,只是要多诵数遍,自然上口,久远不忘。----《读书要三到》----朱熹

39、驿使讵知闻,寻香问烟水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40、客来倚棹岩花落,猿鸟不惊春意闲。----《九曲棹歌》----朱熹

41、珍丛也是近移栽。----《浣溪沙(次秀野酴醿韵)》----朱熹

42、春色欲来时,先散满天风雪。----《好事近》----朱熹

43、擘开苍峡吼奔雷,万斛飞泉涌出来。----《偶题三首》----朱熹

44、听雨舫彩舟停画桨,容与得欹眠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45、断梗枯槎无泊处,一川寒碧自萦回。----《偶题三首》----朱熹

46、南阜高丘复层观,何日去登临?一目长空尽,寒江列暮岑。----《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》----朱熹

47、阁据其上流,当水石峻激相搏处,最为可玩。----《百丈山记》----朱熹

48、台当山西南缺,前揖芦山,一峰独秀出,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。----《百丈山记》----朱熹

49、金鸡叫罢无人见,月满空山水满潭。----《九曲棹歌》----朱熹

50、独委狂奴心事,不羡痴儿鼎足,放去任疏顽。----《水调歌头》----朱熹